去冬今春,天然气需求反转增长,全国出现较大范围天然气供紧张,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4月27日,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司长刘德顺表示。
同一天,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供气企业储气能力不低于年合同量的10%,城镇燃气企业储气能力不低于其年用气量的5%,地方政府要建成不低于日均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该目标达成之后,预计形成的储气能力将达到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6%,而现在还不足6%。
同时,国家发改委还提出坚持储气服务和调峰气量市场化定价、储气设施建设的运营成本合理疏导,同时在《意见》中强化惩戒机制,对相关政府部门、供气企业、城镇燃气企业等参与方提出了具体情况下的惩戒措施。>
按照要求,各方要根据2020年储气考核指标和现有能力匹配情况,落实差额部分的储气设施建设规划及项目,项目原则上要在2018年全部开工。
补齐储气调峰的历史欠账,已成为现在中国天然气产业改革迫在眉睫的一项重任。2018年将迎来储气设施规模化投资的新元年。可以预见,储气设施建设和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推进,必将利好储气库用大型压缩机、长输管线压缩机、LNG压缩机、CNG压缩机以及加气站用压缩机等装备市场的增长。
储气设施建设新元年
此次《意见》中,国家发改委将储气指标核定范围限定为三类:地下储气库、沿海 LNG(液化天然)接收站、陆上LNG和CNG (压缩天然气)储配中心。
在卓创资讯天然气产业总监刘广彬看来,由于地下储气库多由两桶油建设,另外此前有20多个LNG接收站已经开展了前期工作,预计由天然气省网企业和城市燃气企业建设的天然气储备中心将是今年各地建设的重点。
近期多数城市燃气运营商已经向地方发改委就储气设施建设计划进行了备案。
2014年底,我们就曾对陕西天然气应急调峰的一些问题整理了意见提交给政府。”陕西燃气集团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本次国家发改委从财税、保障用地、配套价格改革等方面保障了储气设施建设,也明确了严厉的惩戒机制,从系统上为责任三方完成储气指标建立了相关机制。
据了解,陕西燃气集团从2012年建设第一个杨凌LNG储备站之后,就开始着手规划多个LNG应急储备调峰站建设。应急储备站应该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应该是民生工程,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政府文件支持,项目在审批、土地、信贷等工作上受阻,加上之前国内天然气消费低迷,企业建设力度缓慢。
< 随着国家对于储气设施建设政策明确,2018年陕西燃气集团建设进程加快,将在铜川、渭南、商洛等区域建设17座城市应急储备调峰站,另外开展33座应急储备调峰站的前期工作。
对于掌握着全国天然气供应70%的中石油,同样走在行业前面。
为了保障今冬明春的天然气供应,进入第二季度,中石油下属的23座储气库已开始全面注气工。2018年计划的储气库注气总量为86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了12.7亿立方米。
在近期召开的一个储气库投资高峰论坛上,中石油西南油气田总经理马新华介绍,中石油将在川渝地区分三阶段新建7座储气库,调峰能力超过210亿立方米,投资额210亿元。其中,选址在重庆铜锣峡、明月峡的储气库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力争今年内开工。
除了大型企业外,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将有机会参与到储气设施建设中,根据《意见》中的表述,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创新和灵活运用贷款、基金、租赁、证券等多种金融工具,积极推广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储气设施建设运营。
就在不久前,江苏煤炭地质局与江苏瑞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中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开展地下盐腔储气库PPP合作。
对于储气设施的大规模推进,刘顺德提到要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将各类资本尽可能集中到地下储气库和沿海LNG储罐,还有陆上成规模的储气设施建设上来,避免小规模遍地开花的局面。本文摘自:压缩机网-空压机杂志
|